介绍动物实验中的两种麻醉方式
点击次数:1014 更新时间:2022-01-20
许多动物实验都需要实验动物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进行,例如活体成像、开颅的脑功能研究等。一般情况下,动物都不会配合这些实验的开展,而且大部分的实验操作还会伴有疼痛感,而麻醉和镇痛技术为这些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可能。不同的实验动物会因不同的生理属性而影响麻醉剂的作用效率。与大动物(猫狗甚至更大)相比,小鼠的身体尺寸小,对药物的代谢和排除更加迅速,降低了药物的半衰期,也会影响麻醉药物起效和维持的时间。
麻醉是一种无意识、镇静、肌肉松弛以及无反射的状态。目前,按照作用药物的种类可将麻醉分为注射式麻醉和吸入式麻醉。理想的麻醉剂应当具有易于操作、提供快速和充足的麻醉维持、没有副作用、可以逆转以及对动物和操作人员无害等特点。但是,这样的麻醉剂并不存在,的麻醉选择也需要根据不同实验的需求来确定。
目前,阿佛丁是小鼠实验中常用的注射类麻醉剂,它们经常会与诸如乙酰丙嗪、甲苯噻嗪、安定和一些镇静类药物联合使用;而异氟烷、地氟烷是吸入式麻醉中常用的麻醉剂。相比注射式麻醉,吸入式麻醉具有以下优点:(1)应用范围广,更加安全,尤其是针对深入和长时程麻醉实验;(2)心脏保护功能,提高肺部的免疫力;(3)吸入和消除都在肺部,极少被吸收,不会产生肝肾毒性;(4)苏醒快,适于短期麻醉,也利于更改麻醉策略,精确调控麻醉深度。与之相对的是,注射麻醉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优点外,其还存在着一些缺点:(1)选择一个合适的麻醉剂量是十分困难的,尤其是在不同麻醉剂的组合使用中,需要大量的摸索尝试;(2)恢复速度慢,不能在注射后立即苏醒,还需要使用逆转剂(解药)来解除麻醉状态;(3)无法精确控制麻醉深度;(4)对心率和呼吸速度都有显著的改变;(5)腹腔注射时还可能因为入针失误而误伤内脏。